专利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三联模具,包括内外嵌设的模体和外框,外框包括长方体内腔,模体包括两个边件、一个中底板、两个中板和三对侧板,边件包括垂直相连的边底板和端板,两个边件分别可拆卸固定在内腔两端且端板的竖直外壁与内腔内壁抵接,中底板设于两个边底板之间且中底板与内腔可拆卸连接,中板下部夹持在边底板与中底板之间,边底板及中底板的剩余两侧均分布有侧板,侧板的竖直外壁与内腔内壁抵接,位于内腔端部的一对侧板与边件、中板拼合成上端开口的正方体形边模腔,位于内腔中部一对侧板与一对中板、中底板拼合成上端开口的正方体形中模腔。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稳固、组装拆卸便捷、易脱模、易清洗、可降低脱模能耗等特点。
公开号:CN214334454U
申请号:CN202120613381.6U
申请日:2021-03-26
公开日:2021-10-01
发明作者:吴早生;陈忠清;肖景平;钱一栋
申请人:HUAHUI ENGINEERING DESIGN GROUP CO LTD;
IPC主号:G01N1-36
专利说明:
[n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模具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三联模具。
[n0002] 地质聚合物是一种新型环保的硅铝酸盐凝胶材料,具有诸如物理力学性能好、固定重金属离子能力强、水化热低、耐腐蚀性强、生产能耗低等特点。随着固废处置场地、工矿及印染等企业遗留场地的土壤重金属污染问题日趋严峻,利用地质聚合物作为固化剂进行重金属污染土的修复,逐渐受到学术界及工业界的重视。在地质聚合物的制备过程中,为了对地质聚合物进行抗压强度测试,需要采用三联模具制作标准的试块进行性能检测。现有的三联模具主要有钢模、木模和塑料模等,其多为整体式结构,脱模时存在脱模困难、不便取出试块的问题。
[n0003]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三联模具,具有结构稳固、组装拆卸便捷、易脱模、易清洗、可降低脱模能耗等特点。
[n0004]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n0005] 一种三联模具,包括内外嵌设的模体和外框,所述外框包括长方体内腔,所述模体包括两个边件、一个中底板、两个中板和三对侧板,所述边件包括垂直相连的边底板和端板,两个所述边件分别可拆卸固定在内腔两端且端板的竖直外壁与内腔内壁抵接,所述中底板设于两个边底板之间且中底板与内腔可拆卸连接,所述中板与端板平行设置且中板下部夹持在边底板与中底板之间,所述边底板及中底板的剩余两侧均分布有侧板,所述侧板的竖直外壁与内腔内壁抵接,位于内腔端部的一对所述侧板与边件、中板拼合成上端开口的正方体形边模腔,位于内腔中部一对所述侧板与一对中板、中底板拼合成上端开口的正方体形中模腔。
[n0006] 所述侧板包括第二竖直部和由第二竖直部上端向外水平弯折形成的第二折边部,所述第二竖直部包括位于其两侧的C斜面,所述第二折边部包括位于其两侧的D斜面,所述端板包括第一竖直部和由第一竖直部上端向外水平弯折形成的第一折边部,所述第一竖直部两侧均设有与相邻第二竖直部的C斜面拼合的A斜面,所述第一折边部两侧均设有与相邻第二折边部的D斜面拼合的B斜面。
[n0007] 所述中板包括上下连接的水平部和第三竖直部,所述第三竖直部的两侧均对称设有E斜面,位于同一侧的一对所述E斜面与相邻两个第二竖直部的C斜面对应拼合,所述水平部的两侧均对称设有F斜面,位于同一侧的一对所述F斜面与相邻两个第二折边部的D斜面对应拼合。
[n0008] 所述C斜面与A斜面间、C斜面与E斜面间均通过第二密封条密封。
[n0009] 所述第一折边部与第二折边部、水平部齐平,各所述第一折边部、各第二折边部、各水平部拼合后将外框上端面遮盖。
[n0010] 位于同一侧的两个所述E斜面通过连接面连接,所述连接面与内腔内壁贴合抵接。
[n0011] 所述边底板和中底板均包括方形平板部和由平板部边缘向下弯折形成的框部,所述第二竖直部下部与边底板的框部间、第二竖直部下部与中底板的框部间、中板下部与边底板的框部间、中板下部与中底板的框部间均通过第一密封条密封。
[n0012] 所述第一竖直部外壁与内腔内壁贴合抵接,位于端部的所述第二竖直部下部内壁与边底板的框部外壁贴合抵接,位于中间的所述第二竖直部下部内壁与中底板的框部外壁贴合抵接,各所述第二竖直部外壁对应与内腔内壁贴合抵接。
[n0013] 所述平板部下表面凸起形成中空上凸环,所述内腔内底面凸起形成三个中空下凸环,所述框部压接在内腔内底面上且上凸环对应与下凸环嵌合。
[n0014]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1)本三联模具通过边件、中底板、侧板、中板、外框的拼合实现内模与外框的可拆卸连接,内模组装、拆卸方便,脱模时,取出侧板和中板即可取出试块,脱模方便快速,且不需要采用常用的喷气装置,节约了能源;
[n0015] (2)利用A斜面、B斜面、C斜面、D斜面、E斜面、F斜面的设置进一步保证内模拼合的结构稳定性,确保了试块的精度;
[n0016] (3)现有的三联模具的模腔通常为40mm×40mm×40mm的整体式正方体形腔体,当模腔的直角处残留地质聚合物等物质时,由于体积较小,很难刷洗干净,而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三联模具的边模腔、中模腔通过拼合形成,内模组件可进行拆卸清洗,清洗效率高;
[n0017] (4)边件的边底板与端板为整体式结构,上凸环与下凸环均为中空环状结构,便于对平板部及外露于下凸环的边底板进行施力以取出边件,进而便于取出中底板,方便清洗;
[n0018] (5)通过第一密封条和第二密封条的设置进一步确保边模腔、中模腔的封闭性,使三联模具也能适用于水固比较高的地质聚合物的性能测试。
[n0019]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示意图;
[n0020]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外框的立体示意图;
[n0021]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模体的部分爆炸示意图;
[n0022]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n0023] 图5为图4中A处的放大图;
[n0024] 图6为图5中B-B向的剖面图;
[n0025] 图7为图6中C处的放大图;
[n0026] 图8为图6中D处的放大图。
[n0027] 图中:边件1、边底板11、平板部111、框部112、上凸环113、端板12、第一竖直部121、第一折边部122、A斜面123、B斜面124、中底板2、侧板3、第二竖直部31、第二折边部32、C斜面33、D斜面34、中板4、第三竖直部41、水平部42、E斜面43、F斜面44、连接面45、外框5、内腔51、下凸环52、边模腔6、中模腔7、第一密封条8、第二密封条9。
[n0028]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n0029] 如图1~图8所示,一种三联模具,包括内外嵌设的模体和外框5,所述外框5包括长方体内腔51,所述模体包括两个边件1、一个中底板2、两个中板4和三对侧板3,所述边件1包括垂直相连的边底板11和端板12,两个所述边件1分别可拆卸固定在内腔51两端且端板12的竖直外壁与内腔51内壁抵接,所述中底板2设于两个边底板11之间且中底板2与内腔51可拆卸连接,所述中板4与端板12平行设置且中板4下部夹持在边底板11与中底板2之间,所述边底板11及中底板2的剩余两侧均分布有侧板3,所述侧板3的竖直外壁与内腔51内壁抵接,位于内腔51端部的一对所述侧板3与边件1、中板4拼合成上端开口的正方体形边模腔6,位于内腔51中部一对所述侧板3与一对中板4、中底板2拼合成上端开口的正方体形中模腔7。
[n0030] 所述侧板3包括第二竖直部31和由第二竖直部31上端向外水平弯折形成的第二折边部32,所述第二竖直部31包括位于其两侧的C斜面33,所述第二折边部32包括位于其两侧的D斜面34,实际上,第二竖直部31和第二折边部32的横截面均呈等腰梯形;所述端板12包括第一竖直部121和由第一竖直部121上端向外水平弯折形成的第一折边部122,所述第一竖直部121两侧均设有与相邻第二竖直部31的C斜面33拼合的A斜面123,所述第一折边部122两侧均设有与相邻第二折边部32的D斜面34拼合的B斜面124,实际上,第一竖直部121和第一折边部122的横截面均呈等腰梯形,侧板3与端板12拼合成直角;所述中板4包括上下连接的水平部42和第三竖直部41,所述第三竖直部41的两侧均对称设有E斜面43,位于同一侧的一对所述E斜面43与相邻两个第二竖直部31的C斜面33对应拼合,所述水平部42的两侧均对称设有F斜面44,位于同一侧的一对所述F斜面44与相邻两个第二折边部32的D斜面34对应拼合,实际上,第三竖直部41的横截面均呈长八边形,水平部42的横截面均呈长六边形,中板4与侧板3拼合成直角。
[n0031] 通过A斜面123、B斜面124、C斜面33、D斜面34、E斜面43、F斜面44的设置实现各端板12、各侧板3及各中板4间的拼合,并能够利用拼合斜面间的互推力及外框5对模体的作用维持模体的结构稳定,也能防止边件1、侧板3、中板4上部向内偏移。
[n0032] 所述C斜面33与A斜面123间、C斜面33与E斜面43间均通过第二密封条9密封,第二密封条9嵌设在C斜面33内。
[n0033] 所述第一折边部122与第二折边部32、水平部42齐平,各所述第一折边部122、各第二折边部32、各水平部42拼合后将外框5上端面遮盖,通过上述设置,可避免在抹平浆料时使浆料落入外框5内,同时也便于取出边件1、侧板3和中板4。
[n0034] 位于同一侧的两个所述E斜面43通过连接面45连接,所述连接面45与内腔51内壁贴合抵接,与端板12平行的所述中板4侧壁下部与相应的框部112外壁贴合抵接。
[n0035] 所述边底板11和中底板2均包括方形平板部111和由平板部111边缘向下弯折形成的框部112,所述第二竖直部31下部与边底板11的框部112间、第二竖直部31下部与中底板2的框部112间、中板4下部与边底板11的框部112间、中板4下部与中底板2的框部112间均通过第一密封条8密封。实际上,第一密封条8分别嵌设在边底板11的框部112、中底板2的框部112上。
[n0036] 所述第一竖直部121外壁与内腔51内壁贴合抵接,所述第一竖直部121下部内壁与边底板11的框部112外壁连接。
[n0037] 位于端部的所述第二竖直部31下部内壁与边底板11的框部112外壁贴合抵接,位于中间的所述第二竖直部31下部内壁与中底板2的框部112外壁贴合抵接,各所述第二竖直部31外壁对应与内腔51内壁贴合抵接。
[n0038] 所述平板部111下表面凸起形成中空上凸环113,所述内腔51内底面凸起形成三个中空下凸环52,所述框部112压接在内腔51内底面上且上凸环113对应与下凸环52嵌合,即两个边底板11的上凸环113对应与位于两边的下凸环52嵌合,中底板2的上凸环113与位于中间的下凸环52嵌合,通过上凸环113与下凸环52的插接实现边件1与外框5、中底板2与外框5的可拆卸连接,且平板部111部分外露于下凸环52,有利于边件1、中底板2的施力拆卸。
[n0039] 采用本实用新型产品和现有市面上的三联模具分别制备粉煤灰地质聚合物试样,并进行抗压强度测试,两者测试结果基本一致,说明本实用新型产品可应用于地质聚合物的抗压强度检测。
[n0040]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Claims (9)
[0001] 1.一种三联模具,包括内外嵌设的模体和外框(5),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框(5)包括长方体内腔(51),所述模体包括两个边件(1)、一个中底板(2)、两个中板(4)和三对侧板(3),所述边件(1)包括垂直相连的边底板(11)和端板(12),两个所述边件(1)分别可拆卸固定在内腔(51)两端且端板(12)的竖直外壁与内腔(51)内壁抵接,所述中底板(2)设于两个边底板(11)之间且中底板(2)与内腔(51)可拆卸连接,所述中板(4)与端板(12)平行设置且中板(4)下部夹持在边底板(11)与中底板(2)之间,所述边底板(11)及中底板(2)的剩余两侧均分布有侧板(3),所述侧板(3)的竖直外壁与内腔(51)内壁抵接,位于内腔(51)端部的一对所述侧板(3)与边件(1)、中板(4)拼合成上端开口的正方体形边模腔(6),位于内腔(51)中部一对所述侧板(3)与一对中板(4)、中底板(2)拼合成上端开口的正方体形中模腔(7)。
[0002] 2.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三联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板(3)包括第二竖直部(31)和由第二竖直部(31)上端向外水平弯折形成的第二折边部(32),所述第二竖直部(31)包括位于其两侧的C斜面(33),所述第二折边部(32)包括位于其两侧的D斜面(34),所述端板(12)包括第一竖直部(121)和由第一竖直部(121)上端向外水平弯折形成的第一折边部(122),所述第一竖直部(121)两侧均设有与相邻第二竖直部(31)的C斜面(33)拼合的A斜面(123),所述第一折边部(122)两侧均设有与相邻第二折边部(32)的D斜面(34)拼合的B斜面(124)。
[0003] 3.如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三联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板(4)包括上下连接的水平部(42)和第三竖直部(41),所述第三竖直部(41)的两侧均对称设有E斜面(43),位于同一侧的一对所述E斜面(43)与相邻两个第二竖直部(31)的C斜面(33)对应拼合,所述水平部(42)的两侧均对称设有F斜面(44),位于同一侧的一对所述F斜面(44)与相邻两个第二折边部(32)的D斜面(34)对应拼合。
[0004] 4.如权利要求3所述一种三联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C斜面(33)与A斜面(123)间、C斜面(33)与E斜面(43)间均通过第二密封条(9)密封。
[0005] 5.如权利要求3所述一种三联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折边部(122)与第二折边部(32)、水平部(42)齐平,各所述第一折边部(122)、各第二折边部(32)、各水平部(42)拼合后将外框(5)上端面遮盖。
[0006] 6.如权利要求3所述一种三联模具,其特征在于:位于同一侧的两个所述E斜面(43)通过连接面(45)连接,所述连接面(45)与内腔(51)内壁贴合抵接。
[0007] 7.如权利要求3所述一种三联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边底板(11)和中底板(2)均包括方形平板部(111)和由平板部(111)边缘向下弯折形成的框部(112),所述第二竖直部(31)下部与边底板(11)的框部(112)间、第二竖直部(31)下部与中底板(2)的框部(112)间、中板(4)下部与边底板(11)的框部(112)间、中板(4)下部与中底板(2)的框部(112)间均通过第一密封条(8)密封。
[0008] 8.如权利要求7所述一种三联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竖直部(121)外壁与内腔(51)内壁贴合抵接,位于端部的所述第二竖直部(31)下部内壁与边底板(11)的框部(112)外壁贴合抵接,位于中间的所述第二竖直部(31)下部内壁与中底板(2)的框部(112)外壁贴合抵接,各所述第二竖直部(31)外壁对应与内腔(51)内壁贴合抵接。
[0009] 9.如权利要求7所述一种三联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平板部(111)下表面凸起形成中空上凸环(113),所述内腔(51)内底面凸起形成三个中空下凸环(52),所述框部(112)压接在内腔(51)内底面上且上凸环(113)对应与下凸环(52)嵌合。
类似技术:
公开号 | 公开日 | 专利标题
CN214334454U|2021-10-01|一种三联模具
CN105651576A|2016-06-08|一种多功能梯形咬合的水泥胶砂试验模具
CN211396013U|2020-09-01|一种内置埋件的alc板材
CN205238247U|2016-05-18|一种用于砂浆拉伸粘结强度测试试块成型的模具
CN210622095U|2020-05-26|一种新型环保型轻质墙板
CN111002441B|2021-04-06|一种胶凝砂砾石模具
CN210732863U|2020-06-12|一种建筑废料砌块切边装置
CN214767196U|2021-11-19|一种带除静电功能的塑料热熔对接机
CN110924674A|2020-03-27|具有中空边框的轻型高强度不锈钢模板
CN213606178U|2021-07-06|一种组合式垃圾铲
CN209812093U|2019-12-20|便于拆装的磨刀石
CN104278836A|2015-01-14|铝合金模板
CN212795334U|2021-03-26|一种混凝土隔离墩制造模具
CN212926833U|2021-04-09|一种便于安装拆卸的集成墙板
CN213440233U|2021-06-15|一种便于脱模的煤粉灰砖加工用压制成型装置
CN211341829U|2020-08-25|一种保温板粘贴面积施工控制模具
CN213836219U|2021-07-30|一种道路维修沥青夯实装置
CN211257844U|2020-08-14|一种便于清洗的混凝土用操作平台
CN212807811U|2021-03-26|一种易于拆卸的成型框
CN204590593U|2015-08-26|一种铝合金模板
CN201214274Y|2009-04-01|免烧瓦模具
CN212859841U|2021-04-02|一种grc墙板模具
CN210314214U|2020-04-14|一种pcr仪压盖板
CN203213105U|2013-09-25|钻孔灌注桩的断桩处理器
CN211528414U|2020-09-18|一种混凝土早期抗裂性能试验装置
同族专利:
公开号 | 公开日
引用文献:
公开号 | 申请日 | 公开日 | 申请人 | 专利标题
法律状态:
2021-10-01| GR01| Patent grant|
2021-10-01| GR01| Patent grant|
优先权:
申请号 | 申请日 | 专利标题
CN202120613381.6U|CN214334454U|2021-03-26|2021-03-26|一种三联模具|CN202120613381.6U| CN214334454U|2021-03-26|2021-03-26|一种三联模具|
[返回顶部]